自宝丰清凉寺发现了汝窑窑址,这个隶属平顶山市,面积722万平方公里的小县城才名声大振。马聚魁认为,汝官窑之所以能落户清凉寺,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清凉寺村周围群山环抱,沟壑纵横,汝官窑址就坐落在山谷河旁的谷地上。此地方圆15公里内盛产高岭土、方解石、“老头美”石,玛瑙石等20多种制瓷原料,能就地取材,原料充足。
除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外址,还有汝州张公巷北宋官窑遗址,文庙汝窑等遗址。由于各地原料的差异和施釉配方及技法的不同,各窑的配釉又各具特色。宝丰清凉寺窑施釉更厚,玻璃状透明,呈浅绿色,质量上乘;宜阳锦屏山窑施釉稍厚,釉色比较多样;新安城关窑制作工整,施釉匀净,极少发生流釉现象。属于临汝窑系列的各窑口,多数瓷器的底足露胎,余皆施满釉,色泽蕴润,有如碧玉般的特色;而内乡大窑店窑,是施釉厚,垂釉处如透明玻璃珠,釉色青绿介于禹县、临汝之间,而碗、盘的圈足又多呈紫褐色,这些风格,都反映了内乡邓州窑青瓷的特色。
汝州一带以仿古见长,经过数十载的试验攻关,不仅能生产汝瓷碗、壶、瓶、仿古大器,再现天青、豆青、天蓝、月白、豆绿、葱翠青等古釉色,而且还研制出了发光釉、浮雕画,月白釉挂红彩等新釉色。由于原产地以仿古为主,比较著名的如青瓷水仙盆、弦纹三足樽、三足洗、荷花熏炉、刻花鹅颈瓶等古器的仿制,其工艺精湛,惟妙惟肖,产品也多以仿古工艺品为消费者所收藏,为中华汝瓷文化的重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但是由于把大量精力放在了“仿古”上,导致产品曲高和寡,在现代实用型器皿的发展上,原产地出现了明显与时代脱节的特征。
首先是器型设计能力差,缺少风格。由于一味的仿制古件,导致具有时代感的新产品开发受限,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器型古板,缺少时代风格。比如著名的朱文立、孟玉松的汝瓷作品,也更多偏重于“古代重现”而不是“现代创新”。近年来得奖的“童趣、虎枕、金蟾、仙鹤”等新器型为数尚少。端庄的形体,流畅的曲线,宁静的釉色,优美的韵律应该是现代汝瓷制品的特点,“古为今用,超越古人”应该是现代汝瓷工作者的努力方向,而不是把重心放在一个“仿”字上。由于现代家居风格的变化,那种古香古色的室内装修已经不是普遍现象,如果不是刻意收藏,在室内摆上几件古意十足的器皿已经不是“唯美”而更显“突兀”。这一点,台湾晓芳、柏采、衡连都走到前面,虽然这些品牌采用的是台湾本地粘土,没有原产地的原料优势,也没有原产地丰富深厚的制瓷工艺底韵,给人感觉是半路出家,但他们都在古人的基础上从器型到釉彩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,融入了现代陶瓷艺术甚至包括日本的设计风格,作品造型别致,精巧玲珑,独具匠心,各具特色,这也难怪成了炒作的对象。
其次是实用性差,原产地汝瓷生产以艺术瓷、工艺品为主,主要满足高端市场需求。轰轰烈烈的仿古潮后,很多原产地制造厂商对以后的汝瓷发展迷失了方向,因为以收藏摆设为目的的消费者毕竟是少数,由于古器的实用性较差,鉴赏多于实用,与百姓家里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,而且动辄成千上万的价格,也不是随便消费得起的。现在的德化,大量的仿汝产品已经出现,不难发现,产品以茶壶,茶杯等小件民用品为主,由于历来陶瓷生产出口的优势,德化汝瓷产品借鉴了其它陶瓷的现代生产工艺,为了控制成本,多采用化学釉料,机械制胚,现代窑炉烧制,成品率高、价格也偏低,销量反而比较好。用汝瓷的改良工艺生产现代日用品,大厂自创品牌,小厂量产贴牌,是德化汝瓷生产的特点。这里要说的不是希望原产地的汝瓷产品去降低品质随大流,更是应该更多从“亲民”的角度去考虑,取别人的长处,更多的研发为百姓所接受的日用品,不要只认为汝瓷就应该是理所当然的收藏品,应该有多么博学的专业知识才能鉴赏。实话实说,你再高端,还是个“仿”的,守着老祖宗的基业固步自封没有前途,现如今,没有市场就没有出路。
至于原产地还存在的无序竞争,宣传不足的问题,留着以后再说吧。